蘇州高新區結合自身特點,借助于“BIM+智慧海綿”的管理系統,系統化全流程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堅持“藍綠管控、山水修復、生態保護”的主題思路,將“真山真水、山水相融”的目標貫徹到海綿城市建設推進中,構建連續完整的河道、綠地等生態基礎設施體系,保證區域內有充分的雨洪調蓄空間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獅山文化廣場是蘇州高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代表。
綠色科技與城市建設的融合。獅山文化廣場位于蘇州高新區中心城區獅山片區,包含蘇州博物館西館、蘇州科技館、工業展覽館、蘇州獅山大劇院、獅山公園等多個子項目,廣場占地面積約1213畝,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一個將公共文化、科技設施融入開放性山水公園的文化廣場,其與金雞湖沿蘇州東西發展城市軸線遙相呼應,打造為“東有金雞湖,西有獅子山”的城市軸線,成為蘇州城市的新名片和新地標。獅山文化廣場充分依托獅子山優美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稟賦,以海綿城市統領城市更新、生態修復、文化景觀提升,拓展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質。
獅山文化廣場“一山”、“一湖”,自然條件優越。項目根據自身條件打造了生態濕地、魔法森林、產清濕地、科教展示等區域,項目建設運用了多維的綠色技術,海綿體系與城市建設相融合,在確保片區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實現雨水在城市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促進雨水利用和生態修復,并在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物盡其用,使得整個獅山文化廣場就是一塊綠色的“大海綿”,實現人-城-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模式。
多管齊下保證水安全。獅山廣場地理位置特殊,緊鄰軌道交通獅子山站和商業地下空間、峽谷公園,根據相關要求,連通處按100年一遇標準設防,獅山廣場整體采用“生態涵養、地下調蓄、應急排水”的水安全保障思路。地面和山體降雨徑流利用11.5萬平方米的湖體進行生態涵養凈化;在南側博物館、北側科技館和峽谷公園分別設置3處雨水調蓄池對雨水進行收集、削峰和再利用,緩解重要建筑物周邊雨水排放壓力;除常態化的減少外來雨水和出入口擋水措施外,還設置了智慧化應急管理舉措,對于極端天氣,防淹閘自動啟動,可有效阻止峽谷公園水流入地鐵站內。
系統措施全方位提升水環境。項目在設計前期就采用系統化思路,從源頭減排、中間過程控制、末端治理三個方面全方位提升廣場內水環境。項目的建設充分結合本底優勢,通過對天獅湖及上下游水系統進行生態提升改造,將能匯聚進天獅湖的雨水充分收集,在天獅湖內凈化后作為整個項目的綠化灌溉和場地沖洗用水。在進行雨水收集時首先利用綠色海綿設施進行源頭污染物削減,而后在管網末端設置雨水調蓄池進行過程污染物控制,最后在湖體內營造生態凈化系統進行末端治理,最終實現整體有機的海綿城市系統。
源頭綠色設施結合建筑造型、廣場功能布局因地制宜設置了透水鋪裝、下凹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雨水濕塘、生態濾床、屋頂花園等,通過生態濾床和濕塘等生態凈化系統將源頭綠色設施與灰色管網調蓄系統串聯。其中,雨水濕塘作為本項目的特色系統,結合河道、湖體設置多彩水下森林,運用多種沉水植物和部分浮葉植物,打造出“花兒飄香、水草悠悠”的水清景美、水生植物錯落有致、水下森林與水上浮葉植物相呼應的優美水上景觀,實現海綿城市的“凈”和“用”,提升湖泊景觀效果。此外,結合科工館設置的綠色屋頂還布置了供人參觀游覽休憩的路線,結合景觀營造、互動體驗,讓人們能夠實現與大自然的交互融合。綠色屋頂、墻體綠化、蓄水屋面的應用不僅僅為了滿足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還可調節室內溫度,節約用電、降低能耗。據測算,綠色屋頂、立體綠化可節能25%以上,每節約1度電,則可減少0.71~1.25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雨水調蓄設施可大幅減少自來水使用量。植草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設施可以存蓄部分雨水,既可增強土壤保濕性,又可以減少附近綠化澆灌的水用量,根據統計,每節約1噸自來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91千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生態補給,合理涵養水資源。獅山文化廣場最大限度實現自身水資源平衡,收集獅子山山體東側、獅山湖及東側廣場雨水排至湖體內,減少雨水外排量,獅山湖體作為廣場、道路、綠地的沖洗和澆灌水源地,減少了對自來水的消耗。非雨天采用生態補水,旱季西側河道取水,通過蓄水池凈化處理后排入生態濾床,最后排入獅山湖內作為廣場用水。經測算,通過采用地下蓄水池及天獅湖的調蓄作用,天獅湖年收集雨水約30萬立方米,其中綠化用水約14.1萬立方米/年,湖體蒸發量約12.1萬立方米/年,沖洗路面約11.3萬立方米/年,需要額外從河道補水6.5萬噸/年,實現片區水資源最大化涵養與利用。
獅山文化廣場項目為高新區乃至蘇州海綿城市建設提高了高質量樣本,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持續創新、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在改革和實踐中去檢驗、升華、豐富海綿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讓我們的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真正實現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然生長”。